3月19日,一场关乎未来家园的建筑行业盛会在临港新片区隆重举行。此次建筑行业联盟沙龙不仅是一场交流的盛宴,更是为了推动“好房子”的建设,引导行业向安全、舒适、绿色和智能化迈进的全新尝试。说明着现代建筑行业的承担与责任,现场汇聚了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力求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探索未来建筑行业的新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期待发生了巨大转变。什么是“好房子”?它不仅仅是温暖和安全的庇护所,更是融合科技、生态及人文关怀的理想居住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的重要发展区域,立志在建筑理念与实践上追求卓越。
活动中,临港新片区综合党委书记朱旭明表示,政府与行业企业将紧密协作,持续探索建筑行业的创新路径。他指出,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同时强化绿色理念,跨越传统的建筑局限,以科技为驱动源推动建筑工业化、智能化进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值得关注的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卢昱杰在主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智能建造与生成式AI技术的深层逻辑。他生动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施工风险智能诊断、施工组织设计及地质评价报告智能生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揭示出这些前沿科技如何为工业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提到,deepseek辅助施工生产的方式,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这样的技术变革,不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也为构建安全、低碳的居住环境奠定了基础。
同时,上海光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琴分享了公司在BIM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领域的多元应用,强调将科学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她提到,钢结构建筑设计结合BIM技术,能够准确模拟施工流程,优化资源分配,减少施工时间与成本。此外,依靠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建筑的健康状况将得到实时监控,确保入住者的安全与舒适。
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的罗军伟工程师也在现场表示,企业将不遗余力地追踪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通过技术的整合与创新,力求打造高品质的未来建筑。他提到,钢结构部件的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同时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展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沙龙的最后,建筑行业联盟与上海建桥学院签署了党建共建协议,揭牌产学研实践基地,显示出高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上的紧密合作,希望通过此平台推动技术的应用与交流,实现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
此次活动由临港新片区综合党委及企业服务中心主办,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承办,彰显了临港新片区在推进城市建设、实现“好房子”目标上的决心与韧性。全方位的合作和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居住体验,让我们对未来的居住环境充满了期待。
总结来看,临港新片区的建筑行业联盟沙龙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愿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建造的美好画卷,正待每一位行业参与者共同绘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